En

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利器

来源: 发布时间:2007 / 09 / 14

看到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新产品,对制造业比较熟悉的人可能会联想其这些产品背后计算机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随着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目标日益明确,自主创新成为大量企业的追求目标,CAE技术也渐渐走向台前,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热点。

所谓CAE,是指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即通过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等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解决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例如机械设计仿真、流体仿真、电磁场仿真等等。例如,汽车厂商通过可以通过CAE系统,在计算机上对样车进行碰撞试验,用以发现问题,改进设计,而不用频繁地对真正的车辆进行价值不匪的破坏性碰撞。

由于种种原因,CAE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并不广泛。日前,国内著名CAE企业安世亚太获得AIGGIG投资公司1500万美元的投资的消息让CAE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记者有机会和安世亚太副总裁田锋先生和安世亚太总工程师梅林涛进行了交流,听他们为国内的CAE技术应用把把脉。

用技术咨询开启CAE应用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中国企业大部分设计都是复制已有产品,因此研发设计中的一些环节都是缺失的,对CAE缺乏应用需求。随着目前自主创新的力度增加,采用CAE已经成为竞争的需求,特别大型企业对CAE应用的需求迅猛增加。

梅林涛先生告诉记者,对中国企业的应用来说,应用CAE技术最大的问题是理念。未来CAE应用是无孔不入的,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一点点的优化就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制造业,应用CAE是节省成本的必由之路。但国内的产品很多是经过没有丝毫仿真分析的,难以在性能、成本等方面达到完美的平衡,无法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只能赚取一点微薄的“辛苦钱”。

中国CAE应用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CAE系统门槛比较高,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巨大压力。为此,安世亚太展开了技术咨询的模式,不是单纯地销售CAE软件,而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让用户在意识到自己对CAE技术的需求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展开应用。

“咨询业务的启动要长时间的业务积累,不仅仅是单纯掌握软件技术,而是需要长期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各种资源。安世亚太一方面学习国外的经验并努力协调国际资源,一方面拓展自己的行业专家队伍,让他们来指导CAE的具体实施应用。”田锋先生道出了展开技术咨询的秘诀。

打造整合研发平台

作为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CAE与CAD等技术融合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设计与校验的一体化是设计人员很自然的需求。但由于以往没有统一平台,人员专业不同,两个环节是分开的。对于创新型设计,一次完成校验的概率很低,而随后检验端与设计端的沟通存在很多障碍,降低了开发效率;并导致两个环节处于抵触状态。

田锋先生说,安世亚太很早就从用户中感受到了这种将研发环节集成起来的需求,并开始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快,技术队伍感觉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需求,如果将这些已经交付的技术中的核心提取出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研发平台。这就是安世亚太自主知识版权的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PERA的诞生。

PERA平台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设计环节整合,它通过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流程、数据和知识等关键对象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实现企业研发中人与业务的协同。它打通了大量设计工具间的数据交互通道,也同时塑造了各种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平台。“目前大量的仿真系统都是采用游击队的方式进行战斗,存在很多信息孤岛,无法解决大型问题。PERA平台把游击队变成了集团军,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田锋先生这样评价PERA的创新之处。

为中小企业增加竞争力

CAE技术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研发,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产品,CAE是解决其研发复杂性的重要手段,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对于目前中国蓬勃发展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时,如果通过理论和经验方法无法解决问题,CAE也是相当有效的工具。但这些用户习惯于通过理论和经验方法解决设计问题,他们对高端CEA产品的采购和使用有些抵触。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安世亚太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公司引入了一些具备比较简单的技术和应用模式的CAE产品,适合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其次,在人员方面,安世亚太非常重视高校的推广,基本中国的理工科学生都会在学校中接触到他们的产品,为日后的顺利使用打下基础;第三,经过10年积累,安世亚太已经把技术服务做成了一种流程化的产品,建立了丰富的知识库系统,新的工程师也能在一两个月之后具备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虽然目前公司的营业额大概80%来自于大型企业,但我们非常看重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田锋先生对CAE技术在中国制造业中遍地开花充满了信心。

转载自《微电脑世界》杂志2007年9月